今天教大家l定位简单吗
l定位尽管这一传统在通俗小说中并不常见,但是像 A.梅里特的《机器人与最后的诗人》( ;The Last Poet and the Robots ;, 1935)、弗雷德里克·波尔的《百万日》( ;Day Million ;, 1966)这样的小说都可以视为 臆想童话故事和哲学小说的融合,或者单纯是哲学小说的变形,即受到了关于幻想的旅行的古老神话的影响后的变形。讽刺的是,这些故事中,有的还加入了硬科幻的元素。;
此外,要为科幻早期地位尴尬负责的还有通俗杂志的编辑们,他们的编辑工作十分业余,文学品味欠佳,有的甚至没怎么经过正式培训,而且怪癖多得像雀斑一样。就是这样一批人主导着早期的美国科幻圈。有时候,隔离头盔已经可以说是最不值一提的了。; l定位
在编纂《科幻之书》的过程中,我们认真思考了向读者呈现从 1900 年至 2000 年这一个世纪的精华短篇(少数篇目面世时间在这一时期之外)的意义。思考的结果是,我们希望本书精准地收录具有代表性和启示性的篇目,在核心和边缘的类型小说的选择上达成平衡;而且,我们并非想收录一般的边缘类型小说,而是那些思想比之前的文学作品更贴近科幻内核的小说。此外,我们认为有必要放眼各国的科幻作品;没有国际视野,编选任何类型文学的集子都是狭隘的,只能局限于某个地域,无法达到世界高度。;
不过,黄金时代开始有了新的解读。在常常被人引用的经典著作《惊奇年代:探索科幻的世界》( ;Age of Wonders: Exploring the World of Science Fiction ;,1984)一书中,堪称行业标杆的编辑大卫·哈特韦尔宣称:(阅读)科幻的黄金年龄是 12 岁。 ;[4] ;哈特韦尔是科幻领域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守门人,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,成年人对科幻的热爱是从他们很小的时候开始形成的,因为那时候,对他们来说,每本杂志上的每个故事都是杰作,满是大胆而独到的奇思妙想。读者们就黄金时代到底是 20 世纪 30 年代、50 年代还是 70 年代一事争论不休。按照哈特韦尔的说法,这是因为读者眼中科幻真正蓬勃发展的年代正是他们年纪尚小,还不足以分清好故事和坏故事、优秀作品和糟糕作品的时候;那时,他们只知道尽情吸收和欣赏故事里美妙的奇景和令人兴奋的情节,所以才会有如此认识。;
l定位从玛丽·雪莱、儒勒·凡尔纳和 H. G.威尔斯的时代开始,科幻作品不仅帮助定义和塑造了文学的进程,而且已经超越虚构文学的领域,影响了我们对文化、科学和科技的看法。像电动汽车、星际旅行和可媲美今日的手机的各种先进通信方式,这些点子最先都是通过科幻作品让大众了解到的。在艾丽西娅·亚涅斯·柯西奥创作于 20 世纪 70 年代的短篇小说《IWM 1000》( ;The IWM 1000 ;)里,你会发现它明明白白地预言了像谷歌这样的信息时代巨擘的出现。另外,早在尼尔·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的几十年前,就已经有大量科幻作品表达过人类对于登月的渴望。;